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记者刘文新) “各位亲,曹猪儿各位新进直播间的小康亲人们,欢迎你们,生活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变身是村民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红薯粉,绿色天然,货达人买两斤送1斤,曹猪儿价格只要32.8元,小康最后一天送福利咯。生活”11月11日上午9点,变身重庆市梁平区曲水镇宝石村五组村民曹元波和妻子李琼,货达人打开抖音直播平台,曹猪儿又开始为村民推销红薯粉了。小康
据了解,生活夫妇俩是变身梁平区的带货达人,去年双11期间为全村销售红薯粉5000公斤,货达人今年双11期间的销量又有大幅度的增长。
曹元波夫妇俩正为村民直播销售红薯粉。刘文新/摄
曹元波今年33岁,他母亲当年喂猪时突然临盆,在猪圈旁生下了他,村民从小喊他“曹猪儿”,他以这个小名注册为抖音账号,为村民直播带货,推销农产品,已有粉丝15万多人。
曹元波初中毕业后就到沿海一带打工闯荡,当过电工,卖过电器,开过五金门店,跑遍了大半个中国,开阔了视野,积累了社会阅历。
2015年,淘宝平台在农村各地招募合伙人,全面设点。梁平区市场监管局等职能部门大力支持村民返乡创业,提供优惠政策。曹元波和妻子认为这是发展的好机遇,便从城市回到村里,注册“曹元波电子商务经营部”,设立“农村淘宝”服务站,帮助村民网上购物和销售农特产品。
通过不断努力,村民逐渐信任他们,亲朋好友也都来下单,2016年双11期间,其淘宝服务站营业额11万元,荣登梁平农村地区的销量冠军。
2017年,曹元波投资20余万元,流转村里70亩土地种植李子树,并注册成立“骡城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随后在今日头条注册“有李相随”自媒体账号,上传在果园劳作情景及乡村趣事。
随着抖音的兴起,他又在抖音平台注册“曹猪儿”账号。从2018年7月上传第一个抖音视频至今,曹元波共上传了410个作品,粉丝达到15万多人。
2019年由于受猪瘟影响,村民平时用于喂猪的红薯堆积如山。为减少损失,村民将红薯加工成淀粉,准备对外销售。然而,由于村庄远离都市,交通不便,又没有形成品牌,加工好的红薯粉无人问津。
曹元波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和妻子到村民家中,拍摄他们用传统工艺制作红薯粉的过程,上传到抖音进行推销,没想到当晚卖出1000多单,后来还陆续有下单的,共有2000多单的销量。
曹元波和妻子没想到直播带货的效果这么好,便逐户为村民拍摄视频并上传到抖音平台,通过这种直播带货方式,为村民总共销售了5000多公斤红薯粉,创收6万多元。
年近七旬的村民尹明红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,去年他将多余的红薯加工成了红薯粉,曹元波通过直播带货,将他150公斤红薯粉全部售完,收入1500余元。“多亏了曹猪儿哦,没想到仅靠一个手机,就帮我把红薯粉全部卖了,省心又省力。”尹明红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。
今年受疫情影响,梁平区荫平镇的花椒大量积压。该镇新威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世飞找到曹元波,请他去花椒的采摘现场拍摄视频,直播带货。曹元波拍好后,精心编辑成10秒的视频上传,很快成为抖音直播平台的热门视频,观看量超2000万,点赞量超66万。仅一天时间,7吨花椒一售而空,销售额达21万元。李世飞说:“太感谢曹猪儿两口子的救场了,凭借一个10秒的视频,就帮我把半个山坡的花椒都卖完了。”
曹元波所在的宝石村村委会,全力支持曹元波夫妇俩的直播带货工作,专门腾出两间房屋,配备了基础设施,用于拍摄视频,存放商品。村委会主任舒宗洪还协助组织农产品货源,指导村民把控质量。
随着梁平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,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电商物流体系和乡镇电商服务中心,曹元波夫妇的直播带货事业也越做越顺手。据初步估算,从去年至今,曹元波夫妇通过直播带货,为村民销售李子、黄豆、花生、芝麻、藕等各类农产品,帮助村民增收50多万元。
责任编辑:24中国消费者报报道(王国丰记者薛庆元)近年来,随着运动APP的迅速发展,它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制定训练计划、运动轨迹记录等,还增加了商品销售功能。6月17日,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运动APP平台 ...
清明假期,红色旅游热潮涌动。假期前两天,瑞金市红色景区客流量达4.2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500%。瑞金的红井、叶坪等景区迎来客流高峰,不少游客前来参观革命旧址、聆听红色故事,还有学生参与研学活动,他 ...
惠风和畅,春和景明。清明假期,苏州博物馆里人头攒动,近期开幕的“吴国的北方朋友”特展迎来了许多新的观众朋友。纹饰华丽的夔龙夔凤纹镈、造型独特的蟠螭纹莲盖壶、工艺高超的晋公盘等逾百件文物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...
近一段时间,博物馆热持续升温,成为不少人周末出游、假期旅行的首选打卡地。为了更好满足观众参观需求,多地博物馆取消周一闭馆,按照“早开门、晚关门”的原则延长开放时间。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、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...
【文化中国行·一线讲述】编者按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,文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,更是时代的推动者。从《诗经》里的田园牧歌到当代作家笔下的山乡巨变,文学始终与乡土血脉相连。今天,文学正以新的姿态融入乡村建 ...
明 谢环 《香山九老图》局部明 沈周《杏花图》局部明 谢环《杏园雅集图》局部清 邹一桂《藤花芍药图》提起春日赏花,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下江南。每年三、四月,江浙一带都挤满了前来赏花的游客。然而早在明代 ...